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来源:市值风云
毫米雷达波第一股,“单一客户困局”越陷越深!
在智能驾驶的“感知-决策-执行”闭环中,感知系统承担原始信息采集器的角色,相当于汽车的“眼睛”和“耳朵”。
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智驾感知传感器有毫米波雷达、激光雷达、超声波雷达以及摄像头四类,性能指标方面各有所长,且具备互补性,因此高端智驾系统中往往采用多类传感器融合架构,几条路线都将是“智驾平权”时代的受益者。
(来源:承泰科技招股书)
在激光雷达、超声波雷达、摄像头3条路线,市场中已经有像禾赛(HSAI.O)、速腾聚创(2498.HK)、奥迪威(832491.BJ)、舜宇光学科技(2382.HK)等明星公司。
而对于具备最强环境适应性的毫米波雷达,市场中却鲜有标的,直至近期深圳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“承泰科技”)递表港交所。这家“毫米波雷达第一股”,公司成色几何呢?
华为系创业,“天神之眼”带来泼天富贵
承泰科技创立于2016年,两位创始人陈承文、周珂及其一致行动人控制着35.8%股权。
(来源:承泰科技招股书)
从过往履历看,陈、周二人都有过华为工作经历,前者任职期间自2005年11月至2009年7月,后者自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,中间还当过一年同事,离职后加入的也是同一家公司,在共同创业时已经是老相识了。
(来源:承泰科技招股书)
两人的创业进程可以说是顺风顺水,创业次年就成功发布第一款前向毫米波雷达,并在2017-2021年间累计完成了6笔融资,一共拿到了2.5亿的现金。
(来源:承泰科技招股书)
2022年是关键的转折点,此时承泰科技已有多个世代产品开展销售,年内成功进入到比亚迪供应链,担任毫米波雷达核心供应商一角。
承泰科技自此起飞,2022-2024年间总营收分别为0.58亿、1.57亿、3.48亿,两年间翻了6倍,期间收入中有0.47亿、1.43亿、3.26亿来自比亚迪,收入占比分别为81.9%、91.3%、93.6%。
(来源:承泰科技招股书)
而在利润端,同期内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-0.79亿、-0.97亿、-0.22亿,亏损幅度明显缩小。且若剔除股份支付和赎回负债等因素,2024年经调整后的净利润有1,395万元,经营层面已然实现盈利。
(来源:承泰科技招股书)
2022年11月、2024年5月,承泰科技又陆续完成两笔融资,再度拿到了1.10亿的现金,公司估值也一路水涨船高,自2017年时的8,000万增至13.20亿。
但是根据港交所的18C规则,对于已商业化的特专公司,上市时的预计市值需达到40亿港元,对应约36亿人民币的标准,接近3倍于最新估值。
(来源:香港交易所)
真正给予承泰科技冲击IPO底气的,则是招股书中一处不起眼但十分劲爆的信息。
2025年前四个月,承泰科技销量高达327.60万件,这个数字十分夸张,是上年同期销量的11.18倍、上年全年总销量的1.74倍,风云君初看时一度以为多看了一个零。
(来源:承泰科技招股书)
据招股书中解释,背后的驱动因素是“大客户推出了最新的智驾系统”,这对应的自然是比亚迪在2025年2月重磅发布的“智驾平权”产品——“天神之眼”。
据比亚迪官方公布,2025年4月智驾车型单月销量高达21.33万辆、累计销量已超过48万辆。而从给出的参数看,每个“天神之眼”系统会搭载5个毫米波雷达,这对于供应商来说确实是泼天富贵。
(来源:方正证券)
前向雷达国内第一,潜在市场超200亿
根据使用场景划分,车载毫米波雷达又可分为前向雷达和角雷达两个核心品类,前者位于车辆前部,起到长距离目标跟踪与预警作用,后者则分布在车辆四角,核心功能为短距离盲区监测与动态避障。
(来源:承泰科技招股书)
根据招股书中的数据,2024年国内前向雷达及角雷达出货量分别约1,920万件、2,240万件,市场规模分别为46亿元、35亿元,对应平均单价分别为240元、156元。
可见前向雷达是更加高端的产品,但从市场增长的角度看,角雷达要更胜一筹。
2020-2024年间,前向雷达市场CAGR约9.2%,且这个增速预计将维持至2029年;同期内角雷达市场CAGR则高达32.0%,预期2024-2029年间仍有32.5%的水平。
按照这份数据,至2029年时国内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将来到200亿级别,约是2024年时规模的2.5倍,行业景气度还是较为可观的。
承泰科技以前向雷达起家,同时近年来对角雷达也有布局。2022-2024年间,前向雷达收入自5,281万增长至2.23亿,角雷达收入自220万增长至1.23亿,两个品类的销售增速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(来源:承泰科技招股书)
目前前向雷达仍是承泰科技更为倚重的品类,2024年收入占比为63.9%,毛利率高达43.1%,两个数字均高于角雷达的35.3%、17.5%。
(来源:承泰科技招股书)
按照出货量计算,2024年承泰科技已是中国市场第二大毫米波雷达供应商,市占率约5.2%,仅次于博世的10.4%,并在一众国产供应商中高居第一。
(来源:承泰科技招股书)
角雷达方面,承泰科技以3.9%的市占率在中国市场中排在第四位,同样是国内市场中的主要供应商之一。
(来源:承泰科技招股书)
再结合2025年初的10倍级增长,承泰科技可以说是国产毫米波雷达供应商中的佼佼者。
高度依赖比亚迪,产品竞争力仍存疑
家家都有难念的经,承泰科技这套丝滑逻辑下的痛点也相当明显——那就是过于依赖比亚迪这位单一大客户。
前文提到,2024年比亚迪的收入占比已经高达93.6%,2025年又因“天神之眼”而放量,到了年底这个数字只会更高。
(来源:承泰科技招股书)
承泰科技在招股书中解释称,在发展初期由于人力、资金、产能等资源有限,只能战略性地将资源集中至比亚迪。
而在近些年,承泰科技也在积极拓展新客户,例如在2024年的前五大客户中,客户H(市场占普遍推测为北汽极狐)空降至第二大客户的位置,虽说对应收入只有854万,但这已是2022-2024年间除比亚迪外最大的客户了。
(来源:承泰科技招股书)
但是来到2025年后,客户H的进展却并不理想。截至最后可行日期(6月15日),承泰科技已对客户H交付了2.45万件雷达产品,此外还有1.20万件的订单将于未来数月交付。
这两个数字加起来也就只有前四个月327.60万件的1.1%,且基本与上年3.40万件的交付量基本持平,年内看不到数量级层面的放量。
(来源:承泰科技招股书)
可以说这么多年来除了比亚迪,承泰科技的产品还未曾受到任何一家客户认可。其中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竞争,毕竟同行们也都不是省油的灯。
根据盖世汽车的数据,2025年一季度大陆集团以31.6%的市场份额稳居榜首,博世集团以28.4%的占比紧随其后,两家有着百余年汽零业务历史的德企合计占据了国内60%的毫米波雷达市场。
或许是统计口径差异,这份数据与招股书数据有明显出入,但招股书中这两家企业也都是国内市场中的头部玩家。
(来源:承泰科技招股书)
此外国内供应商中也不乏实力强劲的对手,例如两位创始人的前东家华为、海康威视(002415.SZ)旗下的森思泰克等,后者还在比亚迪供应链中与承泰科技直接竞争。
最令承泰科技感到不安的还是比亚迪的亲自下场。盖世汽车的数据显示,2024年一季度时比亚迪还尚未入场,但在2025年一季度内却实现了7.2万套的装车量,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承泰科技的一半。
承泰科技不仅开疆拓土阻碍重重,还有自家后院失火的风险。
通过价格比对,风云君发现承泰科技的产品并不算高端,2024年前向雷达、角雷达的单件平均售价分别为223元、141元,双双低于前文提到的同期市场均价240元、156元。
(来源:承泰科技招股书)
且自2022年以来,承泰科技两类产品的售价已经连续两年下滑,2025年前4个月内还有进一步下探的趋势。
(来源:承泰科技招股书)
而在营业收入翻倍增长的2024年,承泰科技却缩减了研发开支,自上年的6,436万下滑至6,189万,费用率也自41.1%下滑至17.8%。这些都是令人担忧的信号。
(来源:承泰科技招股书)
上一篇:暴涨!彻底疯狂!
下一篇:宝丰能源: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
发表评论